东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驻村办公“贷”动养殖户敲开致富门

  东营网讯 河口区六合街道上小街村一处养猪基地内传出阵阵欢笑,“哈哈,这小猪崽可真喜人啊”,东营农商银行六合支行负责人与驻村办公客户经理正在走访养猪户杨文峰家的养殖基地,抱起小猪崽,欢喜地观察着猪崽的长势。

  “如果不是农商行支持我,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现在规模逐渐扩大,忙的时候要请好几个工人来帮忙哩,但却是打心底的高兴。”说起猪舍和猪崽们,杨大姐满脸遮不住的笑意。上小街村位于东营市利津县与河口区交界,是六合街道最南的村庄,土地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让村中很多人都利用这一自然优势搞起了养殖业,2014年杨大姐也加入了家庭养殖的行列。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杨大姐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正准备着大干一场之时,疫情打乱了她的养殖计划。

  正在杨大姐一筹莫展之际,东营农商银行驻村客户经理的一次走访为她带来了资金扶持的好消息。“以前我从未到银行贷过款,总听身边的人讲农民贷款难,内心也总有些畏难。但这几年养猪确实碰到了资金上的瓶颈,没成想,我还没来得及去找,农商行就把贷款送上了门。”杨大姐在村委与驻村办公的客户经理李志鹏聊天中,禁不住感慨连连。

  原来,客户经理驻村办公时了解到杨大姐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但是苦于资金短板,发展之路受到了限制。深入考察过后,客户经理一边鼓励杨大姐要利用好银行信贷支持政策,抓住机会扩大养殖规模,一边根据她的生产经营规模、家庭资产负债等情况,为她量身制定信贷支持方案,10万元的信用贷款很快发放到了杨大姐的手中,杨大姐不仅顺利进购了一批优质猪苗,还完善了养殖基地的配套设施,自此开启了她养殖事业扩大经营的梦想,敲开了致富门。

  “有了东营农商银行的支持,创业发展更有干劲跟底气了,现在不光是猪肉,猪粪也成了周边种大棚的农户的好肥料。”杨大姐激动地说。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杨大姐的养殖场从7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500平方米,养殖规模从最初的70余头到200余头,收入也由之前的每月1800元增长到现在的7000元。“下一步就是继续鼓足干劲,再弄个大单间把母猪、公猪、小猪分开,关注不同类别猪的阶段性营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做好一体化管理。”杨大姐规划着她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不仅如此,杨大姐还介绍周边养殖、种植户从农商行累计贷款10余笔,金额100万余元,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杨大姐的养猪致富路是六合支行支持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营农商银行主动加大信贷投放,助力生猪养殖稳产保供,做实生猪养殖“金融后盾”。一是稳定信贷投放,对符合授信条件、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养殖户实行不限贷、不抽贷、不断贷,让农户“放心养”。二是保障资金供应链,持续加大辖内对生猪养殖、生产、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信贷投放力度,帮助养殖户恢复生产经营,让农户“有钱养”。三是实施客户经理驻村办公,着力解决养殖户面临的各类困难,把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让农户“大胆养”。截至目前,该行发放各类农户贷款达24.9亿元,有力支持了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月初夏,旷野开始炎热,田埂上明显变得烙脚,一个个驻村客户经理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村落,他们主动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和时间规律,全力帮助村民实现经营稳步发展,他们和村民一起辛勤耕耘着。(通讯员 李金明)

责任编辑:东营财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