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东城支行带你“建”定线上金融陷阱

  东营网讯 不同以往,今年的3.15,似乎显得格外“寂寞”,因受疫情影响,历年来万众期待的3.15晚会被迫延迟,消费者因出行限制在实体零售方面交易减少,各行各业实体商户门可罗雀。然而,疫情虽猛,线上交易却依旧频繁可观,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同城闪送等等依旧如火如荼,由此可见,线上销售、线上服务已成为当下生产生活服务升级调整的重点方向。

  截止去年,建行手机银行已突破3亿用户,选择线上金融服务的客户数量持续不断上升,线上理财、线上交易、线上咨询已形成大众习惯。除了各大银行,不少其他行业APP也开展了线上金融服务,京东、去哪儿、有钱花等新兴网络金融服务公司鳞次栉比。此外,我行工作人员在日常接待客户中发现众多小额贷款网络金融服务公司推出的各类产品,产品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少客户因为轻信网络金融公司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最后却血本无归。不可置否,网络金融确实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却也埋下了巨大隐患,网上监管力度不够,立法的空白都会使得不少违法“三无”公司披上靓丽的外衣,通过吸引眼球的广告内容诱骗金融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因此,如何识别常见的非法网络金融广告,避免陷入诈骗的泥沼,成为当代消费者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带领大家一秒“建”定线上金融陷阱。

  “本金无忧”不要信。线上金融广告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如投资理财类金融产品宣传“本金无忧”等。

  “虚假夸大”不要信。金融广告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如宣传“同类产品收益率最高”、强调“最高历史收益”等。

  “借名宣传”不要信。线上金融广告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无门槛贷款”不要信。网络诈骗经过层层包装,一般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对陌生链接等保持警惕,保护好个人隐私没发现不妥或有疑问要及时咨询,切勿存有侥幸心理。

  总而言之,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先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通过正规渠道咨询专业的从业务人员,再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谨慎的选择。首先,要查证该公司是否有相关营业资质,是否有通过法合规的准入审查。其次,当事一些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去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消费者应冷静分析、认真识别“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避免上当受骗。另外,虽然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金融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通讯员 常青)

(责任编辑:东营财经)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