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银行打造新市民“幸福+”品牌

  东营网讯 今年以来,东营农商银行加大新市民金融扶持力度,聚合区域政银资源,联合15个部门联合开展“牵手新市民 共筑幸福家”暨“新市民·幸福+”党建联盟品牌,携手打造新市民的温暖之家、文明之家、和谐之家、富裕之家。品牌组建以来,东营农商银行发放新市民贷款2530户、7.97亿元,有力提升了新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组建三支队伍,共创温暖之家。一是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支行”。东城一级支行作为服务新市民的“示范支行”,精心组织“党建知新”“产品慧新”“服务暖新”三大护“新”行动,在网点设立爱心驿站便民区,为新市民提供“阅读+休闲”的多功能书社,走出去开展志愿服务,在妇女节、劳动节、端午节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活动,为新市民早日实现安居乐业保驾护航。二是开展“健康水 送健康”基础客户营销提升活动。围绕油区新市民客群,立足适老服务、非金融服务,开展“健康水 送健康”活动。已免费送出水桶295个,水卡512张,取水客户达2000余人次。三是与工会、团委、妇联、少工委等合作,联合成立新市民志愿服务队,提供扶贫济困、健康养老、助学圆梦、帮残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社区挂职,相继与社区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圆梦微心愿”“七一慰问老党员”等活动156场次,实现了组织建设互促、文化建设互动、党建载体互用的双赢目标。

  实施三项行动,共创文明之家。一是推进新市民普惠授信行动。9月6日,举办“党建引领 普惠授信”暨选派干部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社区挂职仪式,选派60名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挂职社区副书记、副主任,与辖内东城街道、胜利街道签订普惠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并授信5亿元。二是推进新市民素质提升行动。通过道德讲堂、送文化下乡、新市民讲习所、四点半课堂、职工书屋、金融讲堂等形式,提升新市民的岗位技能和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建设党建文化长廊,成立农商城市书房,为新市民提供文化学习平台。三是推进新市民文明信用行动。9月29日,举办“美德成金 无感授信”助企惠商富民工程,联合15家单位成立“美德成金 德润东营”党建联盟品牌,发布美德助企、惠商、富民系列信贷产品,为全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美德银行揭牌,让有德者有得成为文明新风尚。

  搭建三个平台,共创和谐之家。一是搭建创业就业扶持平台。针对性开展家政、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职业岗位。利用创业担保贷款、东青基准贷、鲁担惠农贷等贴息贷款,为新市民提供创业扶持。创业担保贷款达到5370户、11.31亿元,鲁担惠农贷75户、3068万元。其中新市民贷款1053户、3.34亿元。二是搭建法律维权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明确电话,简化程序,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全覆盖。联合东营市委政法委、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市人民检察院等10家单位成立“金联盟”维权驿站和“红垒”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联合东营市司法局、东营市仲裁委、东营市住建局等单位在社区联合开展“调解仲裁进社区 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三是搭建金融知识普及平台。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通过微信朋友圈、制作小视频、抖音直播等线上方式,加大对存贷款、智e购、异业联盟、取暖费缴纳等产品和服务宣传力度,提高新市民金融产品的宣传面和可获得性。组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开展“红色党建领航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驻村驻点办公,集中为新市民姓提供银行卡开立、手机银行签约、社保卡签约激活、整村授信等一揽子产品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在287个网格开展总次数761次、总时长3662小时的驻村驻点办公服务。(通讯员 张培勇)

责任编辑:东营财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