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农商银行83名挂职干部用行动“书写”社区幸福故事

  东营网讯 进居民住户嘘寒问暖,到田间地头访民问需,去社区宣传金融政策,驻产业园区送资金技术,……三年来,东营农商银行83名挂职副书记、副主任日夜穿梭于城乡社区大街小巷,给东营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近年来,东营农商银行不断探索贴近民生、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连续三年共选派108人次、83名优秀干部员工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社区挂职副书记、副主任,精准对接60个社区,56个城市居委会、9个村居,282个居民小区、16.8万户居民、商户,带动服务下沉、产品下沉、资金下沉。累计走访群众5万户,累计发放创业贷金额5.6亿元,支持新农村建设贷款金额4000余万元,年均为辖内居民代收取暖费5.7万笔、燃气费 9万笔。将“党建共建+金融服务”共融模式在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渐次燎原。

  从“驻社区”到驻进民心,他们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三年来,挂职干部以最真诚、最质朴的民生情怀投入到工作中,聚焦社会治理难点,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东城街道注入首批社区基金,成立起全省第一支街道级社区基金。同时,挂职干部充分利用社区和银行营业厅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在社区和营业网点设立“党员会客厅”、“党群面对面工作室”等服务阵地,零时差传递党的声音、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零障碍解决实际困难。建成以来,已接待群众500余人次,解决困难和问题120余件。联合东营市文明办,在网点营业厅打造“爱心驿站”16处,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休闲场所;在银行大厅设立“点亮微心愿、传递农商情”公益阵地,定期征集贫困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的微心愿,发动社会力量奉献爱心,弘扬正能量。日复一日,“有困难,找银行挂职那个人”,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语。

  从“接地气”到深耕地方,他们是务实进取的“有为人”

  作为社区挂职干部,他们将振兴地方经济作为党和政府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去做,用责任和情怀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社区家庭。为满足社区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及居民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挂职干部推出了“特色社区、专业支行”营销服务模式,针对每个社区的特点,制定不同主题的特色营销方案,打造“专业化特色支行”,为社区辖内客户提供行业性服务、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精准性服务,目前已建成“创业商户专业支行”、“ 生态湿地特色支行”、“志愿服务主题银行”、“海洋渔业专业支行”等15家特色专业支行。陆续为社区居民、商户、企业创新推出“星级志愿贷”、“租金贷”、“致敬老兵光荣贷”、“社工贷”、“人才贷”、“归国创业贷”等信贷产品,发放各种创新类信贷产品872笔,金额1.18亿元,有效满足了各层次社区客户的资金需求。

  从“信贷员”到三农主力,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浓浓的黄土味,深深地农商情。” 三年来,农村社区挂职人员爱农村、爱农民、懂民心,扛起了“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旗帜,书写着新时代“不忘初心、以农为本”的新故事,在“乡村振兴”路上,谱写了一曲曲浓墨重彩的农金华章。结合村居资源结构特点,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特色产业中,培育客户信贷需求。在渔村,根据渔民需求及复工复产需要,开展了“走渔乡、系渔情、助发展”渔民服务需求调研活动,为渔民推出了幸福·渔民贷、致富·渔业贷、扬帆·渔船贷系列助渔惠农产品,发放授信资金2000余万元;同时,通过幸福安居贷、装修贷、家庭备用金贷、亲情消费贷、光伏太阳能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农户贷款475笔,金额2.1亿元。同时,积极落实东营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工作,与辖内村两委协作,设立农金站、举办“金融夜校”、“金融知识大讲堂”、制定《整存授信工作方案》,深入辖内村居社区开展“样板村”建设,期间累计走访农户1470余户,采集农户信息706户,预授信330户,授信金额3350万元。进行面对面交流,累计开展各类活动 50余场。开发区辖内田庄村、中心村被市农业农村委、人民银行东中支行等部门联合授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

  从“访民情”到情暖民生,他们是普惠金融的“传承人”为进一步提升社区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挂职干部切实将贴心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最大限度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在社区建设“金融服务站”32处,开设银行服务窗口,布放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提供存取款、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理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向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办理银行卡、挂失、零残损币兑换等服务。与不动产登记中心、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公积金中心开展政银合作,在营业厅设立政务为民“直通车”窗口,为广大居民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全流程的综合政务金融服务。目前,各类政务窗口平均每月办理业务800余笔,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

  “以忘我情怀践初心,用宝贵年华赴使命”。东营农商银行的挂职干部们将百姓需求装满心中,发扬走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的“背包精神”,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引流至千家万户,绘就出一幅幅地方经济振兴的波澜画卷。(通讯员 陈海 卜令娟)

责任编辑:东营财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