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网讯 今年来,东营农商银行深入贯彻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推广职业导师制,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员工队伍,为东营农商银行发展注入新活力。
健全职业导师制度,打造育人新模式。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员工职业导师制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全行实际,研究制定《东营农商银行员工职业导师制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步骤及考评方式,为职业导师制的深入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明确职业导师资格标准。采用公开选聘和条线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着力选拔各业务条线及一线岗位中政治素质高、道德水平好、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担任职业导师,首批聘任管理类、服务类、技术类职业导师13人。三是确定培养对象。涵盖了新入职大学生、前台柜员、客户经理、办事员等岗位,明确双方责任、培养目标,量身定制培养内容,建立跟踪培养纪实档案。
创新育人三项结合,提高导师培养效果。一是与新入职员工培养相结合。通过“一对一”带教辅导,帮助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实行“周练、月考”,提升新入职员工业务水平,促进业务技能掌握。二是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将专业技术人才纳入职业导师培养范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线上依托网络学院,线下由职业导师授课,督促培养对象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我成长。三是与内训师培养相结合。职业导师在授课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应用与积累,为课程研发打下基础。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助力职业导师发展。一是健全职业导师考核评价,把指导培养对象的工作情况及成效,作为职业导师评价的重要部分。坚持日常评价与年度评价相结合,日常重点加强对职业导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工作成效、学员评价四个方面的评价。二是建立导师奖励和退出机制。对于评价优秀的职业导师,在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表彰奖励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评价不称职的职业导师,不再聘任为职业导师,解聘后两年内不再聘任。三是为培养对象建立人才培养档案,培养对象分日常考核、培养期考核。职业导师每半年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日常考核,培养期满后,对考核优秀的培养对象,持续加大跟踪培养与选拔使用力度,充分展现职业导师制工作成效。(通讯员 徐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