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网讯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东营分行深入落实总省行关于普惠金融“做真、做实、做好、做活、做持久”的发展要求,在去年普惠贷款存量、增量四行“双第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10月末,该行银保监普惠口径贷款余额45.39亿元,较年初增长9.59亿元,增幅26.8%,余额、增量均排名四行第一。
提高政治站位,完善体制机制。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是贯彻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推进自身经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各类会议上安排部署、研究讨论、调研督导普惠工作,真正把总省行的思路、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二是加强机制建设。落实普惠金融推委会统筹推进机制,定期召开推动会,调动各专业资源优势,发挥部门合力推进业务落地。三是加强考核激励。把普惠业务定为一把手工程,签署责任书,压实一把手责任。在确保支行及分行部室普惠考核权重基础上,将其纳入网点KPI和竞争力考核。四是加大资源投入。制定普惠拓户专项奖励办法,奖励标准高于省行,按月兑现到人,并同比例配套专项经营费用,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业务下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标准化普惠业务下沉网点,将其打造成网点争揽他行客户资源、挖掘存量客户潜力的有力武器。一是充实网点普惠力量,要求所有网点主任、客户经理都考取普惠业务所需信贷资质,参加分行组织的普惠业务轮训学习并通过考试测试,优选网点普惠专员,目前49个网点共62名普惠专员,除专属网点外,各网点均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普惠专员,形成网点办普惠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普惠业务赋能,建立由分行、支行、网点人员构成的普惠业务提升团队,明确专人专职负责,三级联动,统筹安排网点普惠业务日常管理、辅导、培训等工作,按月通报考评,每季度对全行网点指导帮扶全覆盖。三是加快普惠网点建设,按照省行网点分类要求,加快推进普惠标杆网点和旗舰网点建设,以首批普惠网点挂牌为契机,全面提升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对公及个人全产品、全方位金融服务,提高网点综合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强化产品创新,丰富金融供给。一是创新特色产品。针对胜利油田供应商数千家现状,通过走访取得供应商资料和质保金数据,掌握其购销和结算流程,并结合其供应链模式及客群特点,首批确定150户目标客户,经与胜利油田、东营区政府多次对接,由政府担保,创新“油田订单贷”场景化融资方案,首批授信额度1亿元,目前已拓展12户、5220万元,为供应商拓宽了融资渠道,解决了融资难题。二是丰富场景建设。拓展沃德小镇、汇智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等3个固定资产融资项目。其中沃德小镇、汇智产业园已审批额度2亿元。同时,与相关联的其他园区建立合作,为30家企业开户并办理结算业务,其中跨境电商15家,国际收支拓户4户。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普惠,抓住省行数字化运营孵化中心落地我行的机遇,对客户进行标签化管理,筛选目标客群后通过EIOP、运营3.0平台等数字化工具触达普惠产品。此外,上线个人经营类贷款产品AI智能陪练项目,对客户经理开展专题培训,目前已实现部分产品陪练通关全覆盖。
加强城乡联动,增强服务动能。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实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发展好、服务优、有特色、可持续”。一是组建乡村振兴办公室。建立“牵头管理+主动作为”的条线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统筹推进,确保产品、渠道、综合服务等推广落地。二是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聚焦涉农信贷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围绕黄河口滩羊、大闸蟹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好集群方案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能力,争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三是加强战略合作出实效。加强与各级农业部门合作,主动联系市县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省农担各办事处及各乡镇街道,宣传我行惠农政策、特色产品和融资方案。四是强化机制创新惠民生。建立支行行级干部分包维护镇街机制,将镇街分包到人,延伸服务触角,累计走访镇街3000余次,实现全市40个镇街全覆盖,密集的走访维护在普惠、涉农等重点产品拓展和GBC联动中收效明显。(通讯员 韩锐)